|
一般情况下,劳动争议案件,劳动者胜诉的概率是远远大于用人单位的,对于败诉的劳动者分析他们的失败经验,无外乎以下几点:
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合法,不合规。
并非所有的劳动争议一定都是由用人单位挑起,也不是所有的劳动争议都是用人单位的过错。劳动者如果自身违反规章制度,旷工,迟到,甚至违法,自身存在过错的情况下,用人单位是可以依法依规处理
二、发生争议后,自己恶补劳动法,然后胡乱操作
发生纠纷之后,劳动者就在自媒体收集一些法律信息,看几篇文章,视频就认为自己把法律搞懂了,自以为是地打官司,结果是一错再错,本来是可以打赢的官司,结果输的一塌糊涂。比如被迫离职,网上看到可以直接寄给公司被迫离职书就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,劳动者照做了,但是输了。因为可能你连劳动关系都证明不了。你的被迫离职书有什么作用呢
三、不善收集证据,把事情和事实混为一谈有证据的事情,才是事实。
没有证据的事情那就只是事情。仲裁和法院对于争议问题的处理,审查,一定是依法而断,依理而断,依事实而断。劳动者只说事情,却不能提交证据,把事情做实为事实。又如何支持你呢?
四、劳动者签署过非利己的协议
签订空白劳动合同,办理入职先签署离职书,被开除却签署了自离协议,签订合作协议,劳务合同等。明明没见过规章制度,员工手册,劳动合同中却注明劳动者已经签收阅读,甚至哪家公司签的劳动合同都不记得一旦发生劳动争议,这些非利己协议,就会给劳动者致命--击。
五、不清楚时效规则,主张过了时效性
根据我国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的规定,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。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。
六、劳动者无法证明存在劳动关系
劳动争议的前提一定是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,如果连劳动关系都证明不了,或者单位有证据证明不存在劳动关系,那么败诉也就不奇怪了
建议大家在遇到劳动纠纷可以咨询一下律师,如何合理的应对。 |
|